以太坊作为目前最流行的智能合约区块链,一方面,由于使用全节点挖矿,导致众多节点共同参与记账,因此效率较低;另一方面,以太坊又是目前最流行的智能合约区块链,因此在以太坊上的交易量又比较大,这导致以太坊的处理事务的速度较慢,经常出现待确认交易。用户执行交易动辄就要等上半小时、一小时甚至更久。
以太坊分片是在以太坊内部进行扩容的性能解决方案,而Layer 2则是在以太坊区块链外部进行扩容的方案。
以太坊Layer 2也经历了若干年的发展,发展出不同的Layer 2。
➤从Layer 1到 Layer 2
以太坊公链就是Layer1,咱们在以太坊上的币、以太坊上应用数据等都是存在以太坊公链上的,而这些币的交易和各种应用都是在以太坊上运行的。
毫无疑问,以太坊作为一个全节点公链,那么多节点共同协作、工作效率肯定低。而以太坊我们都知道,那是“大忙人”,币种多、业务量大,这导致以太坊公链的工作效率低下,忙的时候许多业务在排队。
这时候,链圈的人才就想到了Layer 2这个方法。把一些以太坊上的交易移到Layer 2上去处理,处理完成以后再把结果返回给Layer 1,这样layer 1就没这么忙了。
举个简单的例子,一个公司业务量庞大,于是他开了一个子公司,把一些业务交由子公司处理。母公司就是Layer 1,子公司就是Layer 2。这样,母公司的负担就减轻了。
➤从侧链到plasma
最初的Layer 2是侧链,优点是实现了Layer 2,减轻以太坊的负担。但侧链的缺点是,侧链是独立运行的,如果侧链上出现问题,比如侧链节点作恶或遭到攻击,会导致侧链执行交易有误,返回给Layer 1的结果当然也是错误的。侧链的安全性不够。

于是更安全的plasma出现了,plasma不是完全被托管的,它使用了欺诈性证明的退出机制,当检测到plasma链上出现错误时,用户可以安全的从plasma链上退出,因此plasma具有更高的安全性。
➤从plasma到rollup
Plasma的安全性比较强,但是它给Layer 1返回的仅有交易结果、没有交易信息。
而rollup则是同时返回交易结果和交易的信息,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压缩后返回给Layer 2。
➤从rollup到ZK-rollup
ZK其实就是Zero—Knowledge Proof,零知识证明。
简单科普一下零知识证明技术,这是一项匿名技术。在不让用户看到真实信息的情况可以得到验证。说白了,你有一把钥匙,面前有10把锁。零知识证明,可以让你用钥匙打开对应的那道门,但又能让你不知道你开的是哪一扇门,反正可以开门可以进去就对了哈哈。
说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,ZK-rollup可以为Layer 2提供匿名性,保护Layer 2的数据隐私。
除此以外,ZK-rollup具有压缩性。ZK-rollup Layer 2的交易数据,经过压缩以后返回给Layer 1。
概括一下,Layer 2的形式都差不多,都是通过将交易移至另一个区块链来处理,再将适当的交易信息返回到以太坊主链、即Layer 1上。
区别主要有二点,一是主链对侧链的验证性,二是侧链向主链返回信息的内容。